南瑪都颱風已遠離台灣,但不少縣市周一「停課不停班」的決定,卻引發所謂「網意」反彈,政府當局為順應「民意」,因而考慮修法讓勞工可休給薪颱風照顧假。問題是,天災本難測,全民都該有應變準備,把所有的因應責任全推給政府與企業承擔,並不合理。況且,如果主管機關有關颱風休假的決策,是根據專業判斷,理直又為何不能氣壯?
颱風詭譎多變,氣象預測本身就充滿不確定性,放不放假都會有人罵。主事者透過網路及時了解民意值得肯定,但也要了解,網路上的民意一定是「吃到苦頭比嚐到甜頭的人喊得大聲」,也就是說,網意和其他管道一樣,反映的只是一部分的民意。
要不要放「颱風照顧假」,確實是個存在已久且值得討論的議題,但不只是颱風、地震等天災,任何人隨時都可能遭逢家中和本人突來的變局,生病、車禍、被雷打到等狀況不一而足,不是只有颱風,應該就各種可能發生的臨時需求,全面檢討是否給予勞工一定彈性給薪的「家庭照顧假」。
這部分應由勞資雙方坐下來協調討論,就連政府是否應提供企業一定補助?是否列入勞保?如何建立臨時需求的援助體系等議題,都須一併協商。
至於颱風如何放假,更多人關心的其實是上班與上課放假標準不一,以及現有放假標準是否適當,給不給薪或准不准假的重要性反在其次。這部分則須由中央與地方政府定期開會檢討,透過不斷的調整來找出最適宜的標準。
其實以昨天的狀況來說,學生並非開學而是返校,亦即多數的學生原本就只是到學校去「晃一下」就回家,即使未規定「不上課」,學童返校回家後同樣有照顧上的需要,因為是連接暑假假期,多數上班族也已做好託人照料的準備,只是少了返校的那幾個小時,接送時間必須作一些調整,以致手忙腳亂。
這種非關上學,只是到校數小時的狀況,未來適不適用給薪颱風照顧假,給半天還是一天,都值得討論。
- Aug 31 Wed 2011 21:45
天災本難測 勿把網意當民意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